【撰文/倫敦台灣貿易中心】
2012年對倫敦而言,是全球矚目的一年,因為倫敦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第三次舉辦奧運的城市。截至2012年8月12日奧運結束,英國獎牌名列全球第四,共獲得65塊獎牌,其中就有29塊金牌。英國隊在奧運會上戰績不俗,在多項比賽項目高於預期的金牌數量,促使人們急於開展體育運動。自行車和運動商店中的自行車零配件、跑步、游泳、網球、划船等的銷量激增,各大商店街也都配合推出相關產品銷售。
John Lewis的體育用品採購Ben Rogers說:「奧運熱真是讓英國人心馳神往,越來越多的人購買設備,模仿他們喜愛的明星。」奧運當月, Victoria Pendleton為女性設計的自行車銷量上升了70%以上。Evans Cycles公路自行車的銷售量比同期增長35%。英國游泳選手Rebecca Adlington在奧運會上獲得2枚銅牌,即使沒有拿到多少金牌的游泳,也吸引了不少英國人,購買相關產品,使得泳裝和護目鏡銷量大增;John Lewis商店售出的英國游泳男隊服裝增加了77%以上、護目鏡銷量增加44%以上、耳機增加34%以上,原因是許多奧運游泳選手在步行到游泳池的路途中使用該款耳機。
全英國民眾在家裡或在全國各地的許多戶外螢幕觀看奧運,使得啤酒、零食和慶祝蛋糕銷量攀升。Waitrose超市銷售比去(2012)年同期高出9.7%。英國人的戶外活動需攜帶野餐籃,結果當月各種零食包括薯片、堅果等銷量都增加了35%,沾醬料銷量比同期增長14%。野餐經典產品也深受歡迎,蛋餅銷量增加40%,慶祝蛋糕銷量上升90%。英國人在家裡招待客人,清洗用品需求也激增35%。
IHS Global Insight的首席英國和歐洲經濟學家Howard Archer說:「明顯能看到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。」許多經濟學家表示,一系列數字表明,倫敦奧運會推動零售銷售,從而使得整體經濟得到改善。
奧運會後 英國兌現奧運遺產再利用
很多國家辦完奧運後,都面臨負債命運,有鑑於此,英國未雨綢繆,全力開發奧運主場館所在之東倫敦,利用奧運的影響,幫助東倫敦脫胎換骨。不少國際精品都選擇跟隨奧運的腳步,到這裡擴店。
一、以多元文化為骨幹的東倫敦 成為投資新寵
澳洲大型購物商城管理集團Westfield就是最好的例子,本來在倫敦西區有一家Westfield London走奢華的高價位路線,集團看準了奧運商機及英國政府重整東倫敦的決心,投資了14.5億英鎊,在東倫敦新開Westfield Stratford店。Westfield Stratford相較於西區有更大的腹地,占地190萬平方英尺,店內共有300家專賣店和50家餐廳,另外還有17個螢幕的電影院,全英國最大賭場,還設有保齡球室和600個房間的飯店。Westfield Stratford把購物商城設計為在奧運會參加者的必經路上。走中價位的在地品牌,讓整體商場比西區店更為為親切與平民化。在奧運期間,不僅客源不斷,同時在奧運和殘障奧運期間,即使東西兩商城的店租都增加20%,還是吸引眾多商家上門搶租。奧運過後,Westfield Stratford一年的客流量就高達2,600萬人。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國際商情雙周刊》第367期;訂閱國際商情雙周刊電子雜誌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