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跑步已成顯學,各大路跑比賽的報名均是秒殺
想報上知名路跑賽的機率大概跟考高考一樣難…
(Puma螢光夜跑的慘況仍歷歷在目)
有運動習慣的朋友,身上難免會有痠痛問題,而在跑者身上最常見的就是膝蓋痛。
當出現膝蓋痛時,大家心裡應該會出現一個疑問?
我是受傷了嗎?
是什麼原因讓我膝蓋痛呢?
是姿勢不對?
還是訓練量過大?
那我該怎麼辦?
敝人在下我,亦是跑步愛好者。
且我的工作正好是物理治療師
肌肉骨骼系統的疼痛問題正是我們的專業範疇。
在此分享這篇拙作,期待可以幫助跑者們對自己的膝蓋有初步的瞭解
當疼痛發生時可以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,享受跑步的樂趣。
我相信版上一定有比我更專業的醫師及學長姊在潛水
若在下的文章有錯誤的部分,請不吝指教。
在這先謝過
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
正文開始
我分成三部分,來討論膝關節的疼痛問題。
骨骼
一般俗稱的膝蓋區域,一共有四塊骨頭,構成三個關節。
按這裡檢視圖片
(上圖為股骨與髕骨)
1.股骨(femur):
遠端膨大結構為內/外上髁(medial/lateral epicondyle),從外觀可發現內側比外側大。
內/外上髁的下方連接著脛骨,與脛骨平台(tibia plateau)構成股骨脛骨關節(tibiofemoral joint),也就是一般俗稱的膝關節。
2.髕骨(patella):
人體最大的一塊種子骨,與股骨遠端的髕骨面(patella surface)構成臏骨股骨關節(patellofemoral joint)
按這裡檢視圖片
(上圖為脛骨與腓骨)
3.脛骨(tibia):
上端為脛骨平台(tibia plateau),往上承接股骨內外上髁構成股骨脛骨關節(tibiofemoral joint)。
4.腓骨(fibula):
在脛骨的旁邊,上下端互相連結,構成近端/遠端脛腓骨關節(proximal /distal tibiofibular joint)。
基本上腓骨在骨骼結構中,是不負擔承重的任務,但是有相當多的肌肉附著在此。
關節
1.股骨脛骨關節(tibiofemoral joint)。
按這裡檢視圖片
在此關節中,主要是靠著韌帶,來維持關節間的相對活動。
分別為:
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(ACL)
後十字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(PCL)
負責穩定關節的前後相對活動,維持股骨與脛骨的前後相對位置,
(2012球季,MLB紐約洋基的終結者Mariano Rivera,不小心弄斷的就是ACL)
下面這張圖可以觀察膝蓋內外側的韌帶
按這裡檢視圖片
右邊是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men(MCL)
左邊是外側副韌帶lateral collateral ligment(LCL)
位置在關節的兩側,主要功能為穩定股骨與脛骨的左右相對位置。
在脛骨平台上端,左右各有一片半月軟骨(meniscus),主要功能為關節的緩衝。
這張圖同時也可以觀察到十字韌帶的相對位置。
2. 髕骨股骨關節(patellofemoral joint)
按這裡檢視圖片
這個關節也是不直接承重的關節。
髕骨的動作是由股四頭肌帶動,在股骨的遠端沿著股骨溝做滑動。
當膝蓋彎曲時→髕骨向下滑動
當膝蓋伸直時→髕骨向上滑動
按這裡檢視圖片
(上圖為髕骨與股骨相對滑動的情況)
從下面這張圖可以觀察到
在髕骨的周圍,有許多軟組織(肌肉、筋膜、肌腱)包覆著。
按這裡檢視圖片
當這些軟組織的柔軟度適中時,髕骨就可以很順利的在股骨上滑動。
而當軟組織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時(過緊或過鬆都會)
就會造成關節壓力過大,髕骨與股骨便會產生摩擦,進而引發疼痛。
此情況稱之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(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, 簡稱:PFPS)。
此類疼痛位置通常在膝蓋前側。
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膝蓋外側過緊,例如:
股外側肌(vastus lateralis)、髂脛束(lT band)和外側支持帶(lateral retinaculum)太過於緊繃
或是股內側肌(vastus medialis oblique)太過於無力,造成髕骨會往外上側滑動。
3.近端脛腓骨關節(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)
按這裡檢視圖片
(這個關節比較不是屬於大家稱呼的膝蓋,但一般認為驅動膝關節的主要肌肉群或周遭筋膜組織,都與它有連結,也會交互影響,所以放在膝關節一起討論)
這個關節比較特別的是,它無法透過有意識的收縮肌肉來帶出動作
但會隨著腳踝及膝蓋的活動而被動的帶出動作。
透過下面這張圖即可瞭解
按這裡檢視圖片
股二頭肌(biceps femoris)的肌肉動作為膝關節屈曲(knee flexion)。
但從解剖位置可以觀察到,股二頭肌的肌腱直接連結到腓骨頭上
因此,當股二頭肌收縮時,除了膝蓋屈曲以外
近端脛腓骨關節(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)也會同時的被動帶出關節活動。
透過此解剖位置及生物力學機制即可理解
近端脛腓骨關節關節活動度(joint mobility)正常與否,也會交互影響到膝關節的動作情況。
肌肉組織與生物力學分析
大腿前方
按這裡檢視圖片
股四頭肌(quadriceps)
肌肉收縮時,做出膝蓋伸直(knee extension)的動作。
被罰半蹲最痠的就是這條肌肉。
可細分為四條肌肉:
股外側肌(vastus lateralis)、股直肌(rectus femoris)、股內側肌(vastus medialis)、股中間肌(vastus intermedius),這四條肌肉最後合成股四頭肌肌腱,接著包裹著髕骨,往下變成髕骨韌帶(patella ligament)。
文章前段有提過PFPS,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(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)
PFPS造成疼痛的位置,會位在膝蓋的前側,通常是上樓或是下樓會更痛。
當股外側肌與股內側肌的肌肉張力不平衡(太緊繃或是無力),會造成髕骨的滑動不順。
即有可能造成疼痛。就是所謂的PFPS。
按這裡檢視圖片
從股骨的結構可觀察到,股骨內/外上髁的大小不同,內側大於外側。
因此,當膝蓋做出彎曲→伸直。
股骨與脛骨之間會被相對的帶出一個旋轉的動作。
此生物力學機制,稱之為
『screw-home mechanism』旋返機制,也有人稱為螺旋歸位機轉
如果此機制出現問題時(旋轉的角度不夠或是過大)
股四頭肌的肌肉用力方式就有可能出現變化
因而造成肌肉張力不平衡,也是造成PFPS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大腿外側:
髂脛束(iliotibial tract),簡稱ITB。
按這裡檢視圖片
髂脛束(ITB)
是一條長形的筋膜組織,由臀大肌(gluteus maximum s)及闊筋膜張肌( tensor fasciae latae)一同構成,在大腿的側邊往下延伸,通過股骨外上髁(femoral lateral epicondyle)最後連接到脛骨前外側(lateral tubercle of tibia)
當膝蓋彎曲時(flexion), ITB會在股骨外上髁(femoral lateral epicondyle)向後滑動
當膝蓋伸直時(extension),ITB會在股骨外上髁(femoral lateral epicondyle)向前滑動
而這滑動的情況,通常發生在膝蓋彎曲/伸直30度以下。
如果ITB滑動的過於頻繁,反覆在股骨外上髁摩擦,就有可能造成發炎、疼痛。
稱之為ITBS(iliotibial band syndrome)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
按這裡檢視圖片
ITBS疼痛的位置會在股骨外上髁附近,在膝關節線上方約一吋的位置。
此情況常見於跑者身上,又稱跑者膝。
這邊可以來討論一個問題。
Q:當跑者出現ITBS,伸展髂脛束是不是對的?
A:對,但也不對。
對的原因:當髂脛束被伸展過後,柔軟度變比較好、不那麼緊,就不會磨到,疼痛便會緩解。
但也可以說不對
首先我們要瞭解一件事:
ITBS是一個『現象』,純粹是描述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發生摩擦的情況。
那為何會出現ITBS?
原因相當多,可細分為
1.肌肉群太過緊繃,例如:臀大肌,張闊筋膜肌、大腿後肌,股四頭肌、臀中肌。
2.肌肉力量不足,例如:股四頭肌。
3.骨性結構異常,例如:X型腿、長短腿(症狀通常發生在短的那隻腳),脛骨過度內旋(internal tibial torsion )
4.足踝部的結構異常,進而改變膝關節的生物力學機制,例如:扁平足。
由上述原因可以得知。
髂脛束其實只是個受害者…..放開那個女孩兒~
它是因為相關生物力學機制的錯誤,導致持續摩擦而產生疼痛。
所以,當跑者出現ITBS時。
請諮詢專業人員(專科醫師,物理治療師)
藉由專業評估下肢的完整生物力學機制,才能真正找出問題點。
大腿後側
按這裡檢視圖片
大腿後肌群(hamstring group)
可細分為兩組肌肉
1.外側~股二頭肌(biceps femoris)
2.內側~半腱肌(semitendinous)、半膜肌(semimembranosus)
肌肉收縮的動作為膝蓋彎曲(knee flexion)及髖關節伸直(hip extension)
在前半段的文章有提到
股二頭肌(hamstring tendon/biceps femoris)的肌腱直接連結到腓骨頭上
按這裡檢視圖片
當股二頭肌收縮時,除了做出膝蓋彎曲的動作以外,近端脛腓骨關節(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)也會被動的帶出關節活動。
因此,當這條肌肉太緊或關節活動度差的時候,也會進一步引起膝蓋外側的疼痛。
大腿內側
按這裡檢視圖片
大腿內收肌群(hip adductor)
肌肉動作為大腿內收(hip adduction)
可細分為:
內收大肌/長肌/短肌(adductor magnus/longus/brevis),
恥骨肌(pectineus)
股薄肌(gracilis)
只有股薄肌(gracilis)與膝關節比較有直接相關,會造成膝蓋內側疼痛。
其他三條都是屬於髖關節的動作,就暫時不多做介紹。
這邊要討論的是膝蓋內側疼痛
Pes anserinus tendinitis(鵝掌肌腱炎)
按這裡檢視圖片
鵝掌肌群,其實並不是一條獨立的肌肉。
是由半腱肌(semitendinous),股薄肌(gracilis)、縫匠肌(satorius)的肌腱,
在膝關節的內側形成「鵝掌肌群」(pes anserinus)。
其功能是在行走、跑步時控制脛骨往外旋轉。
常見於跑者(特別是跑下坡,需要一直減速)、過度的行走都有可能會引起鵝掌肌腱炎。
臨床症狀是膝關節內側4公分的下方、脛骨的上方會有疼痛(疼痛有時會反射至後大腿和背部),用手指按壓會感到壓痛,局部有腫、脹、積水,活動時會痛且越動越痛,上下樓梯困難和疼痛、晚上更痛。
如果跑完山路以後,發現膝蓋內側痛,很有可能是這個部位的問題。
結語:
膝蓋是承接上半身重量、接續足踝作用力的一個關節。
每天必須承受著不同方向的力量去扭它、壓它、蹂躪它…
因此當膝蓋出現疼痛時,問題絕對不會太單純。
這篇文章提供給跑步愛好者做為資料庫
希望可以幫助大家,當出現疼痛問題時
可以明確的與相關專業人員溝通,以尋求正確治療。
並且在疼痛緩解後,擬定進階訓練計畫。
要提醒跑友們,如果您的疼痛問題,正好與文章中描述的症狀相同,請務必諮詢專業人員。
因為雖然症狀相同,但受傷的原因千奇百怪。
請諮詢專業人員,瞭解確實的受傷原因後,再採取治療或是自我伸展訓練。
請大家務必謹記在心。
惟有透過完整的評估治療及訓練,才能無後顧之憂的享受跑步的樂趣。
祝各位跑友身體健康,心想事成。
我們有緣在賽場見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留言列表